山东省药学科学院医疗器械研究所
山东省药学科学院医疗器械研究所由原山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的部分科研科室组成。原山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始建于1977年,为原国家医药管理局八大重点骨干医疗器械研究所之一,是省级专业从事医用高分子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医用电子仪器、医院设备、医疗器械等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公益性、多专业综合性科研单位。
医疗器械研究所主要从事生物可降解生物材料及制品的研究、体内植入材料及装置的研究、介入导管及器具的研究、体内接触产品的界面及超润滑等功能涂层的研究、医用创伤敷料及止血材料的研究、物理康复器械、妇科及计划生育器械、医院设备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尤其在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研发领域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医疗器械研究所具有一支科研力量雄厚的技术创新和服务团队,科研手段先进、仪器设备齐全,拥有“山东省医用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生物医学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杂志、“山东省医用高分子制品中试基地”、“医用高分子材料合成中试生产基地”、“医用机电产品中试生产基地”、“山东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齐鲁工业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等技术创新与技术服务平台。
医疗器械研究所是“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单位,“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材料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生物复合材料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临床分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介入医学分会”委员单位,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数字医疗与医学信息化分会常务委员单位,中国生物材料学会成员单位,“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单位。
科研成果方面,研究所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80多项,160余项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在“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连续承担完成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5项,承担完成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项,承担了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32项。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5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38项,国家级新产品7项;获专利67项,其中发明专利34项,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33项;制定技术标准92项,发表学术论文612篇。
科研创新团队方面,研究所具有一支技术力量雄厚的科研创新团队和技术服务人才队伍。其中博士2人,硕士23人,本科16人;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16人,中级职称13人。知识结构涵盖材料科学、生物学、医学、化学、物理学、工程学、机械学、电子学、自动化控制等专业。已形成了专业配套齐全、知识结构合理、同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技术服务实践经验、具备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和技术服务的创新型研究与开发人才队伍。
基础设施方面,研究所共有科研及办公场所建筑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建有普通试验区、净化验区、分析测试区、加工试验区、细菌培养及阳性对照试验室,中试基地占地2000平方米,包括产品加工中试车间、产品灭菌车间,其中符合GMP要求的10万级净化厂方1000平方米。配有完善的水、电、气、冷、压缩、真空、废水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系统,可以很好地保证各项科研、中试和推广应用工作的完成。
仪器设备方面,研究所拥有先进的研发、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和中试仪器设备,共计395台套,价值1450余万元,拥有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用的岛津万能材料试验机,材料热性能测试用的岛津示差扫面量热仪(DSC)、材料分子量及分布用的WATERS凝胶渗透色谱仪、库尔特粒度分析仪、安捷伦气相色谱仪、安捷伦梯度、二极管阵列1260高效液相分析仪、岛津紫外分光光度计、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德国OSMAT渗透压仪、梅特勒卤素水分测定仪、橡胶挤出机、橡胶注射成型机、平板硫化机注塑机、微型共混挤出机、真空均质乳化机、高压反应釜、超低温冰箱、真空冷冻干燥机、真空压片机、导管射频焊接机、导管尖端成型机等,这些仪器可以满足生物材料及制品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分子量及分布、溶剂残留、药包材相容性研究、助剂的研究、处方研究和工艺研究等研究工作的需要,为生物医学材料与医疗器械产品的开发、检测和应用等方面工作提供保障。
医疗器械研究所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为指导,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技术服务能力为目标,在生物医学新材料、医疗器械产业化重点领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为生物医学材料与医疗器械技术的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持。研究所长期坚持“求实、诚信、开放、创新”为宗旨,以严谨的科学态度,高水平的技术成果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群众,在生物医学材料和医疗器械制造技术领域开展多层次人才引进、技术创新、合作交流、产业化开发,成果显著,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生物医学材料与医疗器械技术的发展与产业化应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通过多年发展,研究所在生物医学材料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拥有的创新能力、创新水平、创新成果、创新人才和创新服务等方面,均跻身于国内同行前列。
一、山东省医用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1999年5月山东省科委批准建立“山东省医用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2002年“山东省医用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通过省科技厅、财政厅验收,挂牌。实验室定位于开展医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通过高素质的研发团队,不断推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使整体科研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为本行业提供技术、项目和信息支持,促进医用高分子产业的发展。
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
1、可生物降解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包括合成生物可降解材料和天然生物材料。2、非生物降解医用高分子材料和体内植入材料的研究。3、医用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研究。通过表面改性技术,对各种医用高分子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以赋予制品表面超润滑、抗菌及抗凝等功能。4、缓控释材料及新型缓控释制剂的研究。通过对新型缓控释制剂的研究,为重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延长了药物作用时间,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副作用)。
实验室具有国内较强的科研开发能力,能承担国家及省的重大科研项目,每年可推出2~3个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的重大科研成果。在可生物降解医用高分子材料、非生物降解医用高分子材料和体内植入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和缓控释材料及新型缓控释制剂等相关研究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山东省生物医学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3年经省科技厅批准建立“山东省生物医学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0年通过验收、挂牌。主要以生物医学材料及制品的研究开发、中试为主,同时进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和技术成果转化,并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
生物医学材料及制品的研究开发方向:
(1)生物可降解制品的研究开发;(2)体内修复及植入器械的研究开发;(3)创伤敷料及止血材料的研究开发;(4)介入栓塞材料及器具的研究开发;(5)体内接触产品的界面及表面功能涂层的研究开发;(6)妇科及计划生育器械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
工程技术及装备主要开展创新性医用高分子材料类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工艺研究及中试放大研究。技术服务是为省内外医疗器械厂商提供产品标准编制、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写及运行指导、产品注册技术指导及资料整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开办咨询服务及进口医疗器械产品注册代理和行业前沿信息跟踪等。
工程中心自建立以来,在介入栓塞材料、体内止血材料、创伤敷料及体内植入和修复材料及制品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开发 ,并进行了工程化生产转化,成果主要推广辐射到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通过新产品的开发,提升了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山东省医用高分子制品中试基地
山东省医用高分子制品中试基地自1998年山东省科技厅和财政厅批准挂牌。使科研成果可通过中试基地完成中试放大并投入生产,以保证技术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有利于提升科研成果价值、提高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的效率。
通过中试先后有:“硅橡胶人工颅骨”、“超滑导尿管”、“一次性负压引流导管”、“硅橡胶引流球装置”、“介入医学导管”、“腔道支架”、“胃减容球”、“腿部功能训练器”、“DFQ系列多方位牵引床”、“旋动式流产器”及“康复器械”等十多项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