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山东全省科技大会在济南召开,山东省药学科学院牵头研发的《基于纳米晶/生物黏附的跨膜递送技术体系构建与代表性药物产业化》项目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从《“十四五”国家药品安全及促进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的“促推解决产业创新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到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在此基础上,山东省药学科学院联合国内知名高校、药企组建产学研联合体,聚焦我国在药物跨膜递送方面与先进国家存在的差距,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等支持下,开启了十五年如一日的持续攻关,最终构建了基于纳米晶体/生物黏附的跨膜递送技术体系,并实现了代表性药物产业化。该项目实现了药物跨膜递送共性技术的创新,构建了完整的技术体系与生产体系,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助力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科技进步。
突破三大难题 精准解决行业痛点
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构成整个药物治疗过程,而跨膜递送是整个过程的基础。它是在不改变药物化学结构、药理活性、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药物在体内递送。因其技术的突出特点,成为了国际药物制备高技术战略的制高点,也是我国医药制造工业发展必须解决的瓶颈性难题。正当无数效果显著的药物因难以突破人体生物屏障而折戟于实验室时,这项获奖技术为它们打开了生命之门。
“破解这一‘卡脖子’难题,已是迫在眉睫。”省药科院副院长、项目负责人之一汤漩直言道,本项目创新了基于粒度精准调控的纳米晶药物跨膜递送制备技术,解决了现有纳米晶粒度大、分布宽、难以产业转化的行业技术痛点,实现了系列高稳定性纳米晶混悬制剂的规模产业化;发明了高效药物复合体系跨膜递送过程制备技术,解决了现有药物负载量小、靶向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难题,实现了不同类型药物制剂的高效稳定产业化制备;构建了“细胞-器官-整体动物”三级水平跨膜药物临床前评价技术体系,填补了国内质量评价技术空白,解决了药物跨膜递送系统难以有效评价转运效率及生物安全风险的缺陷,促进了创新药的黏膜转运评价。
协同创新赋能 锻造医药产业硬实力
近年来,山东省药学科学院始终秉持“科学严谨、客户至上、持续创新”的理念,以实现药物研究的自主创新为主要出发点,以协同创新为重要抓手,不断提升药品研发能力。
鲁商集团总经理助理,省药科院党委书记、理事长张岱州表示,省药科院作为鲁商集团医药健康领域的研发主力军,贯彻落实集团医药板块研发一体化发展战略,与兄弟单位福瑞达医药集团协同开展创新成果研发与应用研究。将所构建的药物跨眼黏膜及皮肤递送技术,推广应用于十余项眼科及皮肤科新产品的开发以及已上市产品的技术升级改造,促进了药物跨膜吸收,提高了产品疗效及稳定性。
张岱州介绍:“该项技术的应用,能够推动企业在技术创新、生产设备智能化、品牌影响力等‘硬实力’上实现跨越式升级。”
勇挑技术大梁 青年筑牢技术高地
在攀登技术高峰的征程中,一支平均年龄35岁的青年科研团队成为撬动技术壁垒的关键支点。组长李大伟带领的制剂工艺开发小组在高稳定性纳米晶混悬制剂技术和高效药物复合体系跨膜递送过程制备技术等关键环节实现原创突破。
组长李大伟说,没有年轻人的创新锐气,就撞不开这扇技术铁门。省药科院高度重视人才培育工作,在本次项目中,通过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协同实践,青年员工的创新与转化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例如,本次获奖的多项核心技术已成功实现产业化,收获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一过程也让青年科技工作者深入生产一线、了解市场需求,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中,锻造出一批既精通技术又熟悉生产的复合型人才。而他们攻克的纳米混悬晶药物、超分子包合技术、黏膜黏附技术及先进药物临床前评价技术,更是直指世界科技前沿,让中国医药在这些领域有了 “话语权”。
科技创新引领 强化核心竞争力
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共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9件,制定国家药品标准18件,获药品生产批件33件、化药1类创新药临床试验许可6件。该产业基础技术具有共性化特点,可有效根据产品的特点实施产业基础共性关键技术的拓展应用。2022-2023年,项目完成单位和主要应用单位实现产值21.62亿元,利税7.24 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省药科院参与的《基于氧化还原/水解酶的生物法制备技术体系构建与典型药物产业化》项目,同时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团队构建了酶的机制解析及筛选、酶的发酵高效制备以及催化合成应用三大关键技术,助力医药产业酶催化制备技术的高质量发展。目前,该项目关键核心技术在山东新华制药、山东海佑福瑞达等企业进行推广应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件,引领了我国同类产品的质量提升,以产业化示范作用极大助力了我国生物制药的科学进步。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升级,山东省药学科学院始终秉持“做济世良药,保人民健康,助社会发展”的使命,以实现药物研究的自主创新为主要出发点。此次获奖既是肯定,也是起点,未来,山东省药学科学院将继续再接再厉,不断破解医药领域的多重密码,为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续写新的篇章。